关键词:人格美、人性美、情感世界的高雅美
孙少平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虽然他的受教育水平低,但是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达到了与大学生相当的思想境界。作者路遥笔下的人物都是平凡的人,孙少平也不例外。作者正是想通过这些具有优良品质的小人物来展现潜藏在人性深处的善与恶、美与丑。在路遥编织的世界里,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但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有不平凡的热忱和激情。孙少平正是这种平凡的人铸就不平凡的世界的代表。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人格品质,成为青年学习的榜样;他无私奉献、推己及人的美好品德,陶冶了读者的情操;他深沉、厚实的情感世界,形象的展示了这位平凡人高雅的美。
一、人性美绽放在逆境
路遥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他以孙少平的经历寄托了自己对上个世纪中国城乡结合部的青年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孙少平的努力与奋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其深爱的人。从其奋斗历程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成功的渴求,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对亲人甚至是普通人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一)自尊、自信、自强的美好人生
孙少平从小生活在农村,生活艰难困苦,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贫苦与情人的背叛都没有击败他,他以超常的理性思考接受了一切,并坚持学习,翱翔在知识的海洋,汲取丰富的养料。他坚忍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感动了很多人,在学校期间担任重要职位。孙少平高中毕业以后再次回到落后的双水村,成了一名临时教师,但是他不满足于枯燥的生活,他思想活跃,超越了现实社会的发展,他付出艰辛的努力却最终来到黄原成了一名揽工汉。在此期间,他受尽屈辱,体力严重透支。尽管如此,他仍不断进行自我鼓励,凭借其顽强的意志力,尽最大可能改变环境的桎梏。他眼睁睁看着师傅罹难,亲自送别至亲惠英嫂,亲眼目睹了精神导师和自己最爱的人晓霞的离去,这种种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并没有吓到孙少平。他依然对理想的生活和自我抱有无限的想象与热爱,并敢于大胆追求。他是生活中的胜利者,他战胜了苦难,战胜了自我,是生活和思想的英雄。
(二)顽强不屈的毅力与决不妥协的精神
通观整部小说,孙少平的成长之路一波三折:学生时代生活苦不堪言,毕业后事业不顺,遭受来自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生活一次次将他推入绝境,他依靠自己顽强不屈的毅力化险为夷。当与哥哥经营砖厂与独自承受工作的苦难摆在他的面前是,他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他对生活有其独到的见解:自己经过无数艰难险阻绽放的生命之花,要比随意而开的花绚烂数倍。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对自己的信心,那种对自我命运的把握,沉着应对挫折和苦难的胆识。回顾孙少平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生活给他带来无数打击。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因为现实的打击而萎靡不振,相反,他更加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更加坚信自己的思想追求。苦难历练了他,使他拥有刚强的性格和成熟的人生观,也让他明白,苦难和幸福一样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孙少平的一生就是一部与现实生活的斗争史,他顽强不强的毅力与决不妥协的精神深深吸引了读者。
(三)天下为公的理想主义
路遥匠心独运的安排孙少平离开双水村,体现世俗的明智。在小说中,少平多次提到,他内心有一股无名的力量涌动,并不希求功名利禄,只希望政府能够委以重任,自己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就算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也在无怨无悔。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少平面对日益拉大的城乡差距努力将自己变成“公家人”的名利。这种明智像钻石般闪闪发亮。
二、人格美寓之于日常生活中
书对于少平而言,不仅仅是良师益友更是其治愈心灵创伤的良药。因为对于知识共同的渴求,他结识了日后的精神导师田晓霞。在经历了生活的诸多磨难之后,书籍总能给他带来一丝慰藉。书拓宽了他的视野,使他对生活有了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也洗礼了他的精神世界,使他笑对人生中的苦难。
(二)对弱者的冒死救助折射出宽厚和坦荡
平凡的孙少平因其纯洁美好的心灵和宽广无私的胸怀铸造了不平凡的精神世界。他不计前嫌救助造谣生事的侯玉英,倾尽全力帮助小翠,舍身救助工友,无私无畏帮助惠英嫂。他的举动彰显其善良与无私,他高贵的灵魂像钻石般闪亮夺目,令人折服。
三、高雅的感情世界
(一)亲情:宽厚无私的关怀
孙少平学生时代食不果腹,当意外得到50元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祖母和外甥;工作时,把自己用生命换来的钱给家人;自己忍饥挨饿,不辞辛苦,只为了给家人新窑洞;妹妹去上大学时,他为妹妹买足生活中所用一切。他这份无私与细致反应了对亲人的责任,和对亲情的无限珍重。对家人这份浓浓的情意震撼了当代读者的心灵,使人们陷入无限思考。
(二)爱情:精神世界的恋情
孙少平的爱情是被动的,但其中无不显示着他的真挚与无悔付出。少平和红梅因为相同的命运靠近,在青春岁月彼此温暖。红梅的背叛让人唏嘘不已,但少平很理智的从这段感情中走出,并能设身处地为红梅着想,这无不显示这他海般博大的胸怀。
《平凡的世界》因孙少平这一典型人物想象的加入而增光添彩,震撼我们的心灵。从孙少平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小说具有特殊的文化气质和文化修养,使苦难不让我们感到萎靡、绝望,而从苦难的生活场景中,让我们感到浓浓的人情、温暖与积极心态,令人发出发自内心的笑声,这是集体主义的思想的结晶。《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各色人物形象,在他们贫苦的表象下隐藏着高尚的灵魂,小说带有一种激励力量,使那些平凡、自卑甚至备受侮辱的人有勇气追逐梦想。
参考文献:
[1]汤思源.《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1)
关键词:形象特征;形体结构;概念化;表现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22-02
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几百年来打动着无数人的心,一方面当然由于他精湛的写实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出于他对人物形象特征准确的表达和人物内心情感细腻的体会。人们早已不仅仅把它看做一张普通的人物肖像画,而当成画家精神的载体。蒙娜丽莎那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微笑吸引着我们不断地探寻人物背后的故事,这也许就是人物画真正的魅力。而我们在人物画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人物形象特征的重要性,对其缺乏感受力和掌控力,以致创作出来的作品多数流于一般习作,难以给人留下更多的遐想。那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呢?本人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正确处理形象特征与形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从哲学角度分析,人物形体结构与形象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共性与个性。具体来说,人物形体结构是由骨架和肌肉组成,正常人不管高矮胖瘦身体的各部分形体结构的组成方式大致是相同的,这是共性。然而,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很清晰地辨认出“你、我、他”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相,从体型、五官、发型等都有异于他人,这也就是个性。在人物画创作中如何把握形体结构与形象特征间这种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一个难题。笔者上课时经常发现一些这样的现象,面对着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女模特,画出的却是一个轮廓清晰、肌肉发达的中年妇女形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学生们没有很好地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过分地强调人的形体结构,忽略了少女应有的气质。本人认为:人物画创作中,形体结构是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人体结构中各部分的形状、位置以及穿插关系才能准确地捕捉到模特的基本形和姿势动态,离开形体结构谈形象特征是很难站得住脚的,即使在创作中出现一些形体结构不到位,但形象特征很生动的情况,那也是偶然因素所促成,属于不可控的方式。相反地,注重形象特征地刻画可以增添画面的趣味感,为作品注入生命力,如果一味地强调形体结构的准确性忽视形象特征的趣味性,容易使画面显得呆板,缺乏灵气。
在处理这两者间的关系上,本人认为:《论语・雍也》中有一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中的“文质彬彬”一词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当然,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文质彬彬”中的“质”指人类朴素的本质,而“文”指文化积累。那么,“质胜文则野”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这里的“文质彬彬”就是指: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然而如果我们用“文”指代有着不同年龄、不同长相、不同身份等社会属性的“人”的精神气质,用“质”指代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无差异自然属性中 “人”的形体结构,那么“文质彬彬”就可以理解为:人物画中模特的形象特征与形体结构需要恰如其分的表现,使两者协调、到位。安格尔的作品《大宫女》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仔细研究这件作品,我们会发现画面中的女人体上半身的比例过长,但我们在欣赏时又不会觉得突兀。相反地,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女人体那种修长优雅的气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画中形象特征与形体结构两者间并不矛盾,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以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二、避免人物形象特征“概念化”
“概念化”问题是艺术创作的致命伤,一般来说,艺术创作追求形象生动自然、情感真实合理、创意新颖独特等,而“概念化”的处理手法往往无视本应该鲜活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生搬硬套,把艺术作品中最精华的部分完全抹杀。所以好的作品往往能够规避常人的思维模式,以独特的面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可以作为例证。相较于普通的歌颂英雄形象类型的电影,无论从人物形象塑造或剧情安排上,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无疑是出类拔萃的。影片里,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没有俗套地设置一个正义凛然、时时刻刻准备为他人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也没有给英雄捏造一段苦大仇深的身世或除恶惩凶的事迹。相反地,影片中的主人公辛德勒是纳粹党人,为求发战争财他不惜贿赂党卫队官员,他也不是天生的慈善家,没有一技之长的避难者他是不太欢迎的,然而当目睹了党卫队惨无人道的屠杀行为,他没有泯灭良知,决定以自己的所有财产为代价去换取工人们生存的机会。
这种英雄形象更能打动人心,因为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即使平时行为没那么光明磊落,即使内心仍有许多的私欲,但在危难关头,只要我们心存善念,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挽救他人,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英雄。因为真实自然所以耐人寻味,这也许正是艺术的真正魅力。
人物形象“概念化”也是人物画教学和创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物形象“千人一面”。在几年的人物画教学过程中本人时常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画出的人物形象,不管男女老幼,除了发型和服饰不同以外,五官的特征和人物表情基本是一个摸样。究其原因也许是对局部形体特征的理解不到位,只能凭想象对形体做简单地概括,又或是对人物形象特征缺乏感受力,无法敏锐地扑抓最具有特点的部位加以刻画。而本人认为造成这种奇怪现象出现最直接的原因是入门时的学习方法不科学。由于高考竞争激烈,许多学生不太愿意花心思去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而将考试的常规项目作为平时训练的重点。同时,为了提高升学率,老师们也乐见于此,并积极地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应试的技能。在人物画教学中就表现为:要求学生参照某些速成法的教学模式进行训练,死记硬背五官的形状和作画的套路,考试时不管模特是老是幼,将平时储存的“料”拼凑在一起就算大功告成。这种教学方式短期内确实有明显的效果,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是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的。因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是经过自己仔细地分析思考,并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而是简单地套用别人的经验,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养成思维惰性,对人物形象特征毫无感知能力,对惯用的作画方式又恋恋不舍,这样“概念化”问题的出现也就不难预见了。所以本人认为要解决人物形象“概念化”问题关键要调整教学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1、开拓眼界,感受人物形象的多样性
解决人物形象“概念化”问题首先要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科学的思维方式方能正确引导我们开展创作实践,而通过广泛地研习前人的优秀作品,感受大师们的精湛的技法和对人物形象细腻的体验和巧妙的表达。可以让我们拓宽思维,深入地体会人物形象特征的多样性。
2、整体观察,捕捉人物形象的独特性
作画时,不用急于用笔,先要观察模特,感受其形象特点。同时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比方说面对一位老年男性模特,缺乏经验的学生通常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老人脸部的皱纹和白头发上,以为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能将老年人的形象表现到位,其实这种理解方式很表面的,我们应该从普遍特征和个人特征进行整体观察。从普遍特征上观察,老年人由于肌肉松弛,各部位的形体结构清晰,外形轮廓起伏也比较明显,体型也不似年轻人那样挺拔有力,然而能观察到这些普遍特征仍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注意模特个人的体型特征、五官特征、发型、神态等等。只有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体验,我们才能更准确的捕捉到模特的形象特征。
3、科学训练,注重人物形象的整体性
通过采用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对人物形象特征掌控力。一方面采用短期作业的形式,使我们忽略表面无关紧要的形体结构,快速地记录人物的动态特征和形象特征,提高整体的归纳能力。另一方面,采用长期作业形式,我们便可以深入观察和刻画局部的形体特征。另外,不管采用短期或长期方式,都要注重形象特征的整体性,避免出现五官特征与身形不相符,如老人脸孩子身或性别特征不明确,如男人脸女人身等问题。
三、使人物形象特征与表现风格相统一
在人物画创作中,能够将人物形象气质生动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是很不容易的,而能使作品中人物形象气质与个人的表现风格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那就不仅仅是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就能实现的。它反映的是作品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需要画家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扎实的绘画能力。我们在经典的人物画作品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如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呐喊》,画中采用了鲜明的色彩、游动的笔触和人物形象夸张的处理手法,使整个画面带有强烈的不安感和悲伤压抑的情调。而画家在叙述这幅画的由来时说到:“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象血一样。”由此,我们更能深入地体会到画家是如何将情感巧妙地融入到作品当中。
而在人物画教学过程中怎样处理人物形象气质与表现风格间的关系,使两者相统一?本人认为:
1、我们应该尽可能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尤其需要扩充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可以加深我们对人性的理解,使我们对人物画创作中模特的形象气质有了更为细腻地体验。
2、个人的绘画风格不是偶然间灵感爆发所形成,也不是苦思冥想的产物。需要我们根据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以及个人偏好的表现方式,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在此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结合个人的绘画特点,深入地挖掘模特的形象气质,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尝试,使作品更具韵味。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根据个人风格选择相应的模特,因为对模特形象的选择也是个人风格的一部分,体现了画家的艺术取向。
3、人物画创作中使人物形象气质与表现风格相统一不能采用过于刻意或直接的方式,如为了凸显画面中人物形象的张力,就将人物造型进行漫画式的夸张处理或刻意地设置一些笔触,这种创作方式过于取巧,缺乏考究。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对模特形象的观察,感受其独特的气质,同时,在表现技法上做到张弛有度。这样才能丰富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 古诗人物形象鉴赏 类型 特征 意义
古代诗歌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都占有较大比重,相应的,古诗鉴赏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与考试的重要内容。新课标规定要“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考试大纲》也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近几年各省的高考来看,古诗词鉴赏越来越“目中有人”了,即开始考查人物形象的鉴赏。
作为诗歌鉴赏的有机组成部分,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把握人物形象的类型、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和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三个方面入手,为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好铺垫。
一、把握人物形象的类型
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概括起来,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典型人物形象有以下几种:①孤独、寂寞、思乡怀亲的旅人形象,多出现在羁旅诗和送别诗中。②征人形象,多出现在边塞诗中。③隐士形象,山水田园诗中常见,主要体现田园生活的闲适。④悲士形象,所谓“悲士”,多是怀才不遇、被贬他乡、功业难成或报国无门的形象。⑤狂者形象,多具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特征。⑥身怀绝技或驰骋沙场的英雄形象,诗人多用其来自况或对比。⑦宫女形象,诗中多描写其生活和精神状态,诗人寄予同情;也可能以宫女自况,反映不受重用的失落,等等。⑧思妇形象,思念的对象多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或为征战而远征的人,诗人也多借此反映社会问题。当然,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很丰富的,还有下层的劳动者、行侠仗义的侠客、天真活泼的孩子等。从人物形象与诗歌作者的关系来看,这些人物类型又可归纳为三种情况:一是诗人在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二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小说中的“我”很多时候不是作者自己);三是刻画的形象与诗人自己合二为一。
在对人物形象进行鉴赏时,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身份类型中,推测出人物的某些特征,从而加深对形象意义的理解和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
二、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虽不像小说中的那么丰满、完整,刻画人物形象也没有明显的情节,但仍然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表现人物。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就要从对人物的正、侧面描写入手,来抓住人物的特征。
1.关注对人物的正面描写
(1)动作描写。杜牧的《秋夕》以“轻罗小扇扑流萤”、“坐看牵牛织女星”两处动作描写,写尽了宫女那哀怨与期望交织的复杂情感,刻画了一个孤独、失意的宫女形象。
(2)心理描写。王昌龄的《闺怨》,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突出了一个幽怨的形象。
(3)肖像描写。武元衡的《赠道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只描写了肖像,一个婀娜娇美的女子便跃然纸上。
(4)语言描写。《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只从四句典型的语言:“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就可以看出她是个专横的家长。
2.注意侧面衬托的作用
(1)用环境衬托。陈羽《从军行》前两句:“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为什么把天山写得如此严酷、恶劣,甚至是生命的?看到“红旗直上天山雪”便豁然开朗,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衬托边地将士不畏艰险、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
(2)借他人衬托。王维的《少年行》(其三)刻画了“一身能擘两雕弧”这样一位少年形象,正是以“虏骑千重”来衬托出少年的自信和胆气。
三、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诗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都熔铸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有时不能只看表面意思,还要知人论世,展开联想,深入分析。在把握人物身份、抓住人物特征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也就是说,诗人为什么刻画这样的形象,目的是什么,是借他来表达情感、志趣、理想和追求,还是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1.从人物形象看作者的人生经历
诗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潜藏着作者的人生经历。比如陆游通常是以庄严、凝重的爱国者的形象出现的,但《看梅绝句》却把自己写成了一个狂者:“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如何理解这个反常的“狂者”形象呢?恐怕只有联系陆游的际遇了。陆游的理想抱负长期不得实现,心中强烈的情感压抑太久,宣泄爆发就会采取一种反常的形式――“狂”,这是一种抗争,也是一种从庸常的生活状态下解脱出来的轻松。
2.借人物形象抒发作者的情怀
秦韬玉的《贫女》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抑郁的贫女形象。难道诗人的目的仅仅是刻画贫女吗?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卷十六)。秦韬玉就是出身寒门,应进士不第,只得在宦官府中做幕僚的贫士。所以“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寄托着贫士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隐喻着贫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贫士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做嫁衣裳”,则是诗人的自叹。
值得注意的是,有意识地挖掘人物形象的意义,虽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但不能任意拔高,否则会影响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有理有据才能达到鉴赏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秦训刚,蒋红森主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 设计者 色彩
人物形象主要是由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这两个部分统一构建而成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一种完美而和谐的统一。人物形象设计主要是对人物个体的外在形象塑造,从而表现出人物个体所具有的内在精神气质以及个性魅力。色彩在设计工作者进行人物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出色的色彩设计是和人物个性以及气质相互联系起来的。色彩所具有的基本属性能够传达出色彩的性格特征,而色彩的冷暖、明暗与艳浊等均具备了各不相同的象征性含义,且这些含义和相关人员的性格心理特征能够保持契合。有鉴于此,设计师在实施人物形象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人物精神气质以及性格特征,合理地把握好色彩。
一、人物形象设计的主要原则
(一)个性化设计原则
个性是一种人先天具有且经过后天磨练而产生的独特性格、气质以及思维方式等。每个人的魅力正是依靠个性加以展现的,个性也就是个人形象的突出代表。比如,一想到卓别林,就会想到他的小胡子,这一形象已成为了个性化的符号。所以,在设计个人形象过程中,应当强化自身个性特征,将属于自身的独特形体特征、肢体语言、思考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对外加以展现,让人们尽管能够记住你。可见,最富有个性化的形象将会成为人所具有的独一符号,使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整体性设计原则
人物形象设计要切实遵循整体性的设计原则,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理念、行为与视觉上的整体性,人物形象设计理念是其中的灵魂,向行为与视觉设计方向不断扩展,以上三者彼此影响和作用,从而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总体。然而,一些设计者在设计时将重点放在对外观所进行的设计上,却忽视了行为设计以及思想升华,这肯定会降低人物形象设计的总体表现力。二是人物内心活动与其对于周围环境所具有的整体性。由于人物形象设计是对个人形象加以改变与再创造,肯定会引起理念转变以及重新进行定位。人物形象设计将个人理念切实转化为外在行为以及视觉上的表现,这些均需得到人们的理解与支持,让人物形象以整体性概念出现。
(三)协调性设计原则
协调性主要是指有机整体中子部分的相互协调,这是通过各子系统彼此配合与共同作用之后的结果,因而具备了十分深刻的内涵。人物形象设计之中的协调主要有两个层次:其一是外观协调,比如,化妆与服装搭配等的相互协调,要依据个人自身条件来进行搭配,让人能够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从而有效弥补自己的缺陷,实现协调美之目的。其二是行为举止协调,这是指行为和思想上保持一致,从而体现出个人形象的最理想效果。当然,人物形象设计假如只注重协调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努力促进和谐,让人物形象设计与自身所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保持一致,以实现和谐美。
二、人物形象设计和色彩之间的关系
人物形象设计和现代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其形成与发展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早在19世纪的法国,人物形象设计的概念就已被提出,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尚处在萌芽阶段。实施全面人物形象设计不仅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人物形象设计运用对个人外表所实施的重新修饰,融入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以及礼仪学等诸多学科知识,让各类因素在整体中得到协调表现,让整体达到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良好结合。人物形象设计不仅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而且又增添了自身的个性化内容,是社会发展之后的必然产物。在如今的实际生活之中,人们常常是通过人的外在形象来决定是否值得与其进行交往与沟通。因此,对人的认知,往往取决于其外表形象设计,而人的外表形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色彩。在实施人物形象设计时,服装、化妆、配饰等均无法离开色彩。所以说,人物形象设计之中的色彩是展示人的个性的关键环节,也是施行外表形象塑造的重要前提。
三、设计者在人物形象设计中把握色彩的思路
(一)设计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决定其用色之冷暖
色彩的主要属性由色相、明度及纯度等三个部分组成。色相为色彩的最基本相貌,是某一色彩有别于其他色彩的重要标志,和色彩名称直接相联,比如,红色、黄色与蓝色等。色彩相貌和色彩冷、暖感觉直接相关,红色、橙色和黄色等属于暖色,而带有黄色味道的黄绿色、丁香紫色等颜色也给人们带来较为暖和的心理印象,这些色彩系统称暖色系。同时,以蓝色为代表的颜色被称为冷色,给人们以遥远与寒冷之感觉,一切具有蓝色味道的蓝绿色、深紫蓝色等色彩则被统称为冷色系。在实施人物形象设计之时,只要能区分出冷色和暖色,就能了解其性质与差异,并妥善处理其相互间的关系。一切具有黄色意味的暖色调都显得热情而活泼,因此可以在人物形象设计时把具备温暖、运动、活力、发展等心理印象的暖色系使用到相关人士身上,就能将其性格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产生理想的造型。一切带有蓝色意味的冷色调显得低调而内敛,因此可以将具备冷静、理智、平和、倒退等心理印象的冷色系使用到相似性格人士身上,也能较好地体现出这类人群的性格特点,实现较为理想的色彩搭配设计成效。
(二)设计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决定其用色之明暗
明度也是色彩十分重要的属性之一。明度主要是指色彩的明暗度。一切感觉到明亮的颜色均是在纯色之中加进了白色,而感觉到深暗的颜色则是在纯色之中加进了黑色。蓝色加上白色成为浅蓝或者淡蓝,红色加上白色成为粉红或者淡粉,以上色彩具有了比较高的明度值,因此可将此类型色彩统一称之为明亮色调。由于以上色彩为纯色加上不同白色来进行转化,所以也就具有了一致的心理象征意义。可见,明亮色调的象征意义源自于白色。比如,我国的观世音菩萨均披白纱,象征着初始和美好、理想与希望,而一切内含大量白色内容的明亮色调同样具有以上象征意义,故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明亮色调人士一般都是那些具备美好希望的青年人群,性格特点是对未来充满希冀,觉得今后充满了无限希望。纯色一旦加进黑色就会变得较为暗沉,例如,纯红色如果加进了黑色会成为暗红色或者枣红色,而橙色一旦加进黑色就变成咖啡棕色或者深咖啡色,故此类色彩被称之为深色调或者暗色调。暗色调都是纯色加进程度不同的黑色而产生的,所以也具有一致的心理象征含义。暗色调的主要心理象征意义源自于黑色,象征着神秘、郁闷与尊严等。所有物质在消亡之后都会变成黑色,因此黑色又和虚无、死亡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暗色调给人以高贵、稳重的心理印象,另一方面则会让人觉得沉闷、僵硬与缺乏生趣。所以,在实施人物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应用暗色调的人士主要是具备稳重、成熟、尊严等性格的,能够很好地把暗色调色彩的正面意义加以阐发,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气质。一旦混淆了暗色调和明亮色调间的区别,把暗色调用于适合明亮色调的人士身上,那适合于明亮色调的人士就会展示出暗色调所具有的负面含义,显得十分沉闷。同理,一旦把明亮色调用于暗色调人士身中,则会出现轻浮与愚蠢等不良印象。有鉴于此,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假如错用了色彩群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不和谐感,以至于还丑化设计师所设计的对象。
(三)设计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决定其用色之艳浊
色彩的第三个基本属性则是纯度。纯度主要是指色彩所具有的饱和度,即鲜艳度。高纯度色彩尚未加入黑、白、灰等色彩,显得明亮而鲜艳;低纯度色彩加入黑、白、灰等色彩,所以也就变得不够纯正与饱和了,尤其是在加进灰色之后显得极其混浊,因而低纯度色又被称之为为浊色。纯色调由于纯正而艳丽,故被称之为鲜艳色调。高纯度、鲜艳色调色彩群代表了活力、动感与饱满等,在设计者进行人物形象设计时主要用在鲜艳色调人士身上,此类型人士主要具有精力过人、个性鲜明等性格特征。纯色由于加进了黑、白、灰等颜色而变得浑浊起来,其心理意义源自于灰色。灰色作为黑色和白色的中介,是一种黑、白间的过渡性色彩,因此,灰色显得顺从而又缺乏个性,让人们觉得郁闷而压抑,比如,灰尘就让人感觉到肮脏。灰色的象征意义会影响到全部浊彩群,所以,浊色不管什么具体颜色,往往会给人们以安静、陈旧和单调之感觉。设计者在实施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浊色调人士主要具有宁静、保守及懦弱等气质特征,同时这些人也无法适用于鲜艳色调。一旦用鲜艳色调加以体现,就会让人觉得慌张而愚蠢,甚至产生弄巧成拙的反面效果。当然,假如把浊色调用在鲜艳色调人士身上,就会显得精神颓废。可见,对不同人士实施形象设计时一旦外在形象和其内在气质不符,不仅难以展示其内涵,反而会被曲解甚至被丑化,和设计者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大相径庭。
结语
综上所述,人物形象设计可谓是判断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某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物形象的好与坏,能够通过很小的侧面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总体文化素质以及当时人们对于生活所持的态度。人物形象设计是否取得成功,主要是看设计者对色彩之选择与把握是否恰如其分。有鉴于此,必须在对色彩进行全面而充分的了解基础之上,结合所要设计人物的个性特征灵活地加以应用,才能让人物形象设计展示出更为出色、更加完美的效果,以实现形象设计和色彩之间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邢庆华:《色彩》,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日)下川美知:《色彩营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赵漫飞:《个人形象设计中的色彩搭配》,《科技信息(科学科研)》,2008(23)。
关键词:戏曲;人物塑造;方法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38-01
一、戏曲剧作的传统艺术手法
创新戏曲人物塑造方法,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戏曲剧作塑造人物、刻画人物特征的传统艺术手法。传统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传统戏曲剧作塑造人物形象一般以情感描写和行当差异来刻画戏曲人物的形象。
戏曲中的人物情感的发展是戏曲发展的主要线索,也是戏曲不断产生矛盾并推向的基本原因。以情感来描写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借景抒情、以景写人、人物相关的方式来刻画人物的精神与性格特征。
戏中人物行当是刻画不同人物形象塑造戏曲人物的传统方法。由于行当的不同,不同的戏曲刻画塑造了一大批生动多彩的艺术形象。但传统戏曲借助行当塑造人物也并非一种行当塑造一种人物,而是一种行当可以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
二、创新戏曲人物的塑造方法
戏曲人物的人格特征源自于其自身的生活以及创作者的生活背景。创新戏曲人物的塑造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深刻把握人物内心世界变化,塑造戏曲人物形象。了解人物内心世界是塑造戏曲人物人格特征的基础。在与“梅花奖”获得者陈乃春、曾静萍、王少媛以及交流过程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对戏曲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对于戏曲人物塑造的重要性。以《丹青魂》中主人翁吴道子为例,扮演者陈乃春就是在深入把握吴道子内心活动基础上,对戏中人物塑造的恰到好处。《丹青魂》可称得上一部心理剧。从“识贤”、“迫贤”、“恐贤”、“嫉贤”至“害贤”、“救贤”的场面发展看,是外部情节和心里变化的双重结构,而直接推进外部情节恰好又是吴道子的内心活动。扮演者陈乃春深感心里技巧的重要性,借用戏曲中不多见的幻觉、迷幻等技巧提示人物的内心痛苦和矛盾。剧中有一场吴道子在鉴于受刑的戏,怎么样表现吴道子此时此地的心里呢?陈乃春采用了许多毯子功,如“窜毛”、“僵尸”等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吴道子当时备受煎熬的心情。
二是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塑造戏曲人物形象。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也是塑造戏曲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中李氏的扮演着曾静萍也提到了对人物性格特征剖析的重要性。在这个女主角的性格表层,她和许多戏中聪明、美丽然而又极其不幸的女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至李氏窥破董生的内心矛盾后,反复机智地他,对他采取某种调侃、嘲弄、甚至引诱的姿态时,她似乎相当大胆,许多功能动作都有生活化的痕迹,并揉合了许多的舞台动作,如脱鞋那一场面,就是运用了一系列舞蹈动作,恰好表达李氏当时的复杂心理及性格特征。
三是深刻体验人物情感,塑造戏曲人物形象。展开联想、让作者或扮演者有如身历其境的情感体验是素质戏曲人物形象的关键。歌妓柳彩珠能歌善舞,才貌双全,然而贪图富贵,她是国丈最宠爱的女人――《真假公主》剧中的假公主。剧中描述北宋末年,微钦二帝及嫔妃人等被擒金邦,亲女小凤目睹不堪忍受凄苦投入金将怀抱的韦氏(赵构之母),惊羞出逃跌入深谷,国丈启用貌似小凤,聪明过人的柳彩珠冒名小凤公主,进献给南宋高宗皇帝赵构,柳彩珠自视计谋得逞时,小凤出现,此时赵构又迎回韦太后,柳彩珠以为事已败露,后悔难当,哪知韦太后恐丑事外扬,竟认假做真,假公主柳彩珠惊喜万分,正当得意忘形之际,被人揭穿,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笔者作为柳彩珠的扮演者,对柳彩珠这一角色进行大胆的想象。笔者在细思剧本后,为这一人物的出场心理做了一个设想:国丈为了争权斗势心烦意乱,而作为他最宠爱的歌妓,一定会在这一刻使出浑身解数来取悦于他,她应该用什么方法呢?一杯酒?一曲清唱?还是一段独舞?……最后笔者决定运用长袖表演方式来辅助这段舞蹈的创作。因为柳彩珠属于花旦行当,花旦用长袖表演是比较少见的(长袖一般常用于青衣与闺门旦),可柳彩珠是一个歌妓,特定的人物应该可以特别的处理,她面对着国丈而背对着观众出场,由慢而快的叠步使她迷人的身段更加婀娜多姿,且对国丈秋波频送,期望构筑他的心神,使其忘却烦忧,这段长袖舞我依据人物性格、情绪的需要进行了动作想象:三个转身后“横抛袖”亮相,续之是两边的“平推袖”后转“外绕袖”,由“立圆里外片花”变为“弧线扬袖”后定形演唱,这样,一个以色艺取乐于人的歌妓形象变活生生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综上所述,戏剧塑造人物形象,应从生活出发,真切,整体地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既注意借鉴传统戏曲分行当写人物的方法,又要注意吸收当代各种艺术刻画人物技巧,要善于通过掌握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特征、以及深刻体验,来不断创新戏曲人物的塑造方法,也才能在复杂中求单纯,丰富中求主体,变形变神,空灵活脱,使人物在戏曲舞台上“活”起来。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影视作品;服饰;化妆
中图分类号:J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2-0096-02
影视作品通过人物形象来演绎故事情节,以故事来诠释影视作品主题。这就需要影视中的人物形象符合影视内容,通过剧情、舞美、和个人形象设计来完成拍摄任务。在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对剧情的演绎十分重要,剧中人物造型的成功,不但可使演员形象更贴近剧情,激发演员的表演欲望,很快的进入角色中。同事通过演员的演绎,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影视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由化妆师根据剧情结构进行外部设计包装,这不但需要艺术形象设计师,根据脚本将演员外表设计出符合影视作品的形象元素,同事也需要演绎者本人能够体会角色特点,由内而外的将剧中人物形象塑造成功。这种结合十分重要和关键,设计师要分析演绎者体型、肤色、服装等设计成分,同时要结合现代设计,这样才能塑造出既能体现剧情,又具有时代设计特色的艺术形式。成为大众能理解接受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塑造在影视中的意义
随着中国影视作品不断进步与发展,其影响力逐渐在世界扩大,受到关注度也在提升。这一方面是中国国力影响,同时也是影视作品对演员和剧本严格要求所致。这也促进中国的影视作品不再一味注重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设定和视觉效果表现上都得到重视。中国影视作品中,中国民生民俗的融入,为影视作品增添了中国风。比如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中国旗袍服装造型成为整部电影的亮点,在一套套民族风情浓郁的旗袍衬托下,女主角雍容华贵、典雅标志的形象,为这部电影营造出上海独有的社会艺术风情。这正是人物形象塑造所体现的艺术效果,在影视形象设计中,主要是体现剧中人物形象符合影视作品中的时代氛围。
二、影视造型中形象设计的目的
现在的影视作品种类繁多,各自都有鲜明的主题和人物设定。这些不同的内容表现特征,决定了不同角色定位。形象设计师就要根据电影主题,将演员从外在进行角色设计,达到剧本所要求的形式特征。剧中人物的着装要符合其身份和言谈举止,同时要根据剧本要求,对服饰进行现代艺术设计加工。使服装与表演环境更加贴合,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在吴宇森的电影《剑雨》中,导演和服装设计师为男女主角设计的服装,完全摒弃了一些武侠电影中的英雄特色,而是返璞归真更加贴近生活和历史。在服饰造型上,杨紫琼饰演的女剑客曾静在做杀手之时,他的服饰透着干练和光泽,在每次任务执行中,麻木的脸色加之冷酷的眼神,以及剑剑夺命的狠辣,塑造的相当到位。在曾静彻底顿悟,决心脱离杀手行列,做一名平凡之人,他的服饰妆容都与普通人一样,不再舞刀弄枪,从她发型和衣着都体现出淡出尘世纷争的思想在平凡中体验着自由和快乐。躲避江湖落空后,在与江阿生恩仇并举之时,电影的哀愁之意在环境与音乐衬托下让人侧目。在两人冰释前嫌,面对新生活之时,这种意境的烘托,将感情世界得到升华。
三、化妆设计对人物在影视作品中的影响
影视作品是一门综合其他多门艺术的一种新的艺术产物,影视演员的化妆造型是剧中出彩的重要因素之一,剧中人物形象特征,很大程度上需要化妆师的努力达成。要使演员对剧中人物外形保持一致,在化妆上不能出现任何化妆痕迹的出现。经过化妆技术处理,演员的气质形象更加符合剧中角色特点,拉近了观众与剧中人物的距离。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化妆,可以改变演员演出形象,更好的渲染剧情。影视化妆与日常生活化妆造型有很大区别,前者是根据剧情安排,以剧中人物特点进行化妆,可以根据剧情需要时而丑陋,时而漂亮。而且因剧情发展需要,经常出现角色外貌发生很大变化情况。化妆师为了符合剧情标准会对演员外貌进行一定的休整,以传达出剧中人物如受伤、疾病、衰老等外貌形象,对剧情有更加真实的解读。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由于化妆师对作品理解偏离,以至于对剧中人物化妆时采取了明显的意识形态处理。在以往影视作品中,好人坏人能一眼分清。这种化妆很明显有舞台化妆表演痕迹。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进步,化妆技艺也随着现代意识不断更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被化妆造型设计后,更加贴近生活原型,更加逼真,对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观众产生情理上的共鸣起到关键作用。
四、结语
在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随着发生变化。影视作品爆炸性发展,也使观众的审美更加挑剔。这也促进影视工作人员在对作品人物形象设计上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形象造型师除了技术过硬之外,人文修养也要自我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在影视作品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才能为观众留下深刻影响的佳作。
参考文献:
[1]黄海娟.服饰是影视艺术无声的语言[J].大众文艺理论,2008(06).
[2]吴帆.形象色彩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晨.影视剧中的造型艺术影视化妆[D].太原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2011.
一、虚构人物形象保护的条件。虚构人物形象除要具备著作权给予作品保护的最基本条件外,须具备以下特定要件:
1、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完整的人物形象由个性特性、情节和反应三方面构成,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否则不能获得人物形象的专有保护。
2、人物形象的初创性。受保护的人物形象必须是作者首次构思创作而成。有在先人物形象的,在后人物形象就不能受保护。所以,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古现代英雄偶像或者真实人物的作品权利人无权阻止他人再度使用。
3、人物形象的广泛传播性。传统著作权采取的是自动保护原则,作品一经创作完成便享有著作权,但是人物形象权并不随作品的完成而产生,并非所有的人物形象都受法律保护,只有广为人知、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形象才受保护。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官的知识结构、阅历及法律素养的不同,同样的事实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民意测验、民意调查及专家鉴定不失为审理案件有利的辅助手段,通过广大民众和专家的帮助确定它的广泛传播性。上述三要件是虚构人物形象受保护的必需要件,但确定人物形象侵权还要求有以下两个要件:1、实质性相似,即特有的外形、个性特征全部或主要被侵权行为所吸收。虚构人物形象有两个保护点:一是人物形象特有的外表形象;二是人物形象特有的姓名,包括名字与绰号。使用这两个保护点的任何一个都是侵权,都要受到法律制裁。2、让普通消费者产生误解,误以为侵权的企业、产品或作品与该人物形象有关联。
二、虚构人物形象保护的方法。
1、著作权法保护。人物形象的保护主要依靠著作权法保护。这是因为著作权是人物形象保护的基础,只有人物形象所依附的作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权,人物形象才能受到法律保护。但当前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人物形象越具有人性,跟人们生活越接近,就越难受著作权保护。而超越现实、怪诞的人物形象的外形与名称,即使简单,却容易受到保护。
2、商标法保护。商标保护是著作权保护的补充。人物形象被他人抢注为商标的情况屡有发生,权益人可以仿效国际通行做法将人物形象注册为商标。人物形象注册为商标的好处,还在于著作权保护期满后,它可独立受商标法保护。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段表现出来的。(重点把握人物的细节描写)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和各种表达方式(或艺术手法)揭示出来塑造。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而特征明显。也就是说,要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第四,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有的人物,作者的态度是树立典型,持表扬的态度,有的则是批判。阅读时,人物的形象类型应心中有数。
第五,关注人物的身份、地位、秉性、气质等细节。
一、人物形象设计与服饰风格
1.人物与服饰的风格
在人物形象设计中,人物轮廓在服饰设计中起到很大作用,主要分为:脸部轮廓、体型轮廓;首先,虽然脸部轮廓的在身体比例中占很少的位置,但是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人们往往在第一印象中,对脸部是最为看重的,从此就可以看出脸部的重要性。在人物设计中,脸部决定了个人的主导风格,从而决定了个人风格的走向。在进行人物设计时候,应该注意人物脸型,从而决定搭配服饰的风格。服饰也是分为曲直,从服饰风格角度看,直线的服饰是通过直线裁剪环节进行裁剪,分割线也多为直线型。如:西装、军装等就是直线型;曲线型就是通过曲线的裁剪方式进行分割,有很多的褶皱,和叠加层。如:长裙、百褶裙。其次,体型轮廓就是真整个身体的曲线走向,可以分为直线体型和骨骼体型,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体型进行分析,看看人物是适合哪种着装风格。
2.人物质感与服饰风格
在人物设计中,人的体感是指脸的大小,及身体骨架的大小。在面部中五官与脸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到人物形象设计的特点。主要是观察面部,给人是成熟还是幼稚的感觉,将一目了然。五官紧凑面部量小的,常给人一种阳光年轻的形象。服饰的量感主要是看服饰的款式,有领子、袖口、口袋、等决定,领口的深浅也决定了量感的大小。服饰面料方面的区别,就是看服饰是轻盈、柔软、飘逸来看区分。在服饰的花纹图案来看,大图案就代表图案量感大;小图案就代表图案量感大。从选择服饰方面来看,大量感的服饰将表现的比较夸张、醒目、大气,如果选择小量感的服饰,就显得比较小巧的感觉,如果穿错了服饰,将会给人一种不配的感觉。
3.人物体型与服饰风格
首先,骨架宽大的人,会给人一种量感比较大,给人一种成熟的印象,所以在选择服饰的时候要选择质感偏大的,量感大的曲线型服饰是给人一种干练、中性的感觉。其次,骨骼比较小、纤细的人,给人一种玲珑、小巧的印象。所以在选择服饰方面,就应该选择相对甜美、可爱的服饰。所以判断一个人可以通过穿着风格进行评判。
二、服饰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作用
1.服饰影响人物形象
人的穿着打扮在生活中起到重要的地位,对人第一影响是从穿着来判断,服饰成功塑造了一个人的形象。往往是从穿着开始描绘,然后就是表情。比如“看那个穿蓝衣服的女孩是谁啊”这就说明服饰设计在人物形象中的作用。这就是人们在对一个人物判断时,服饰首先成为被关注的点。从而可以看出服饰直接影响到人物的形象。
2.人物形象设计中各个要素
人物形象设计中,不仅仅是服饰起的作用,还由其他条件决定,比如发型、妆容,也是共同制约人物形象设计的因素。人物整体形象设计需要从人身上不同元素进行协调,从而打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服饰要素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冲击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通过不同的设计样式,对服饰的颜色、图案、做工等方面进行设计,体现了人物的气质和内在美。在服饰的搭配上,还要注重对体型、款式、发型进行全面的考察及搭配。
3.服饰风格影响整体形象设计
一个人的服饰风格,直接表现了自身的实际情况,服饰的风格是人物自身意识的表现,即可表达人物的性格爱好,还可以判断人物做事风格。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设计风格来体现自己的独特。
4.性格定位影响服饰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性格将会直接影响到服饰风格,与性格相联系的内在特质将会在服饰中表现出来。在根据人物性格选择服饰中,人的性格特征决定了服饰的选择。在形象设计中,必须考虑内在因素、外在轮廓、量感等因素,结合人物的特点进行把握。
5.服饰风格定位
服饰风格定位是根据:时间、地点、对象进行判断的,也就是通过人物整体形象进行对服饰的判断。在人物待定的一个时间场合中,由特殊的事情和需要,对服饰进行特殊的搭配,在确定人物基本的风格后,将会根据时间、地点对人物进行服饰样式选择。
三、结束语
传记文学既是我国文学最早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当代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之一。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全6册教材中,文言文48篇,其中传记文学共有13篇。传记文学占整个文言文的四分之一强,足见编者对传记文学这种源远流长的文体的重视程度。从1993年至1997年的高考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大部分选自传记文学。
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了解一些阅读文学作品的常识”和“我国文学史的常识”,“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对于文言文,高一语文中提出要求,“了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和行文的一些特点”,“懂得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和古代文体知识”。这从知识掌握的范围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两方面对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联系传记文学的教学,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掌握文体常识。
传记文学主要是指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的作品。它既是文学,又是历史,是文学和历史结合的边缘学科。在中国古代,它的主要形式有史传、杂传、散传、自传、专传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6篇就是史传;《左忠毅公逸事》、《五人墓碑记》等为杂传;《记王忠肃公翱事》、《梅花岭记》都是别传;《谭嗣同传》、《柳敬亭传》等是专传。另外,《史记》还创立了一个“列传”的概念,是指与“本纪”相区别的,记载人臣士庶的传记,如课文《屈原列传》。
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传记文学文体的一些基本常识。
2.揭示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
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记文学的主要特征是:
(1)真实性。传记文学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传主及事件必须符合史实,有史学价值,决不能凭空虚构。这也是传记文学享有崇高声誉和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高中课文中的传主,如廉颇、谭嗣同、屈原、张衡等,都是历史名人,其事迹史书都有记载,真实可靠。近几年来高考卷中出现的人物如狄仁杰、姚崇等也是史学界备受推崇的人物,其事迹均有明确记载。当然,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并不等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一些次要人物、局部细节可以借助于想象、联想等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
(2)艺术性。传记文学要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划人物,描摹物态。传记文学主要是写人的,所以它要求刻划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部《史记》之所以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主要原因就是它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刻划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
(3)相当完整性。传记文学主要是表现人物的,要使人们对人物性格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就必须注重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因此在传记文学中,传主的生平经历一般都较完整,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人物,如《史记》。一些小传,如“逸事”等,由于受材料、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表现人物一生完整的经历、事迹,但往往通过典型的事例,以小见大,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左忠毅公逸事》。
3.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传记文学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欣赏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传记文学刻划人物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加以分析归类,能使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逐渐积累,提高阅读水平、欣赏能力,准确地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有话要说...